深圳特区报:科技之光,展现城市特质的硬核力量

  • 发布日期: 2020年12月10日
  • 分类: 媒体报道

【原载于深圳特区报,查看原文

无论是抢建方舱医院,还是多条技术路线研发疫苗;无论是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大数据追踪溯源和健康码识别,还是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都是对科学精神的尊崇和弘扬,都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习近平

■ 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

实习生 陈婉莹 李秀青

这是正在书写的关于人类抗击疫病的历史。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科技成为深圳乃至中国、全球战胜病毒的利器。

“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大数据防控、AI测温系统、5G巡逻机器人、无人配送车、无人机消杀等众多“黑科技”在深圳成为防疫战线的主力军。华为、华大基因、平安科技、云天励飞、迈瑞、普渡科技等深圳创新企业和科研机构推出高科技的防疫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在全国各地上线使用,全面助力疫情防控,成为深圳战疫的闪亮名片。

今年以来,深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的重要指示,经过全市科技界的共同努力,依托强大的创新产业支撑,为全省、全国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深圳力量”“深圳智慧”,多项疫情防控前沿科技的研发及应用获得世卫组织、国家主管部门及国内外媒体的高度肯定。

大数据防疫尽在“掌”握

“人工智能、大数据改变了抗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说。

在深圳,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进行疫情趋势研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努力找到每一个感染者、追踪密切接触者并进行隔离。

2020年1月,当深圳出现第一例新冠确诊病例后,结合当时武汉疫情,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数字所高性能计算技术研究中心的尹凌团队迅速反应,立即收集和融合分析每日更新的多源位置大数据,聚焦于1月份从高风险地区来粤的输入人口,第一时间向广东省和深圳市疾控部门提供了全省各地市的新冠输入性风险地图。在疫情防控期间,持续为各级疾控和政府部门提供了决策支持。

2月6日,深圳一名公交司机被确诊患新冠肺炎,因无体征异常,该司机2月3日驾驶377路公交车正常营运。确诊当日,深圳北斗院团队第一时间基于多元公安大数据综合分析,协助公安机关在1小时内快速锁定密切接触者,为避免疫情扩散争取了宝贵时间,保障了市民人身安全。

大疫之时,决策之难,数据反映出真正的价值。

“城能入、家能进,疫情期间,深圳如此良好局面,得益于大数据的充分运用等科技防疫的威力。”华傲数据董事长贾西贝博士举例说,市内交通正常,实施封闭式管理的社区小区、城中村中人们生活没受大的影响,企业复工复产、学校复学都在科学有序推进。

作为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深圳的疫情防控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在这场硬仗中,科学防治,利用大数据研判态势、精准施策,是加强联防联控的重要手段。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深圳多部门共同开发疫情健康状态自主申报渠道“深i您-自主申报平台”,让市外返深、市外来深、自觉不适、高危接触、居家隔离等五类人群自觉申报,可以更加科学和快速地调集防疫资源,投放到有需要的人士和社区里。

“深i您”小程序累计注册人数达2549.2万,累计访问量24.47亿次。这些数据,成为疫情防控态势分析和做好精准防控工作的关键。

前沿科技抗疫“大显身手”

“疫情防控期间,特别是云天励飞等科技企业研发的人工智能红外测温设备及系统,可以快速识别发热患者,有效地提高检测效率。”2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特别点名表扬的云天励飞,是深圳知名的人工智能企业。

云天励飞董事长兼CEO陈宁表示,云天励飞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利用历史轨迹分析、关系图谱分析等AI技术能力,进行确诊病例跟踪、疑似病例防控、公共场所管理和返深人员管控,以达到阻断传播源、减少感染数、有效预防感染的总体目标,实现AI赋能精细化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今年6月,凭借肺炎CT影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平安科技被工信部认可AI抗疫表现突出。而在今年高交会,平安科技带来新的AI技术——通过咳嗽声判断新冠肺炎状况。

据介绍,目前,声纹识别技术已跳出实验室阶段,投入到智慧健康医疗的使用中。平安科技的联邦学习团队研发的Occam-COVID-19检测系统,正是利用声纹识别技术精确预测流感趋势,精准预测个人和群体的发病风险,帮助公共卫生部门及时监控疫情,并指导民众进行疾病预防,有效降低国家疾病与防控工作的成本。

新型科研机构发挥自身研发和产业化优势,迅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抗疫利器。疫情暴发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第一时间调试部署便携式红外人体表面温度快速筛选仪,陆续向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所有地方院、派出院和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捐赠测温设备,帮助各兄弟院提升疫情防控能力。

同时,为解决一线医护人员佩戴的护目镜容易起雾影响视线的问题,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前院长冯冠平教授带领研究院孵化的下属产业化公司——烯旺科技,联合清华大学长庚医院等多家单位,仅用七天时间便研制并生产出石墨烯防雾光疗护目镜,不仅高效防雾增透,还能有效缓解眼部疲劳,保障医务人员健康,提高工作效率。目前产品已送往多家一线医院进行临床应用。

义警机器人巡逻测温,智能机器人在医院隔离病区配送餐食和药品,无人机消杀……战疫期间,云天励飞、平安科技、优必选、普渡科技等行业龙头和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迅速推出产品和方案投入抗疫实践中,成为战胜疫情不可或缺的坚实力量,堪称深圳科技防疫的“硬核”。

深圳抗疫“力量”走向世界

今年2月,由华大基因建设的全国首个“火眼”实验室在武汉试运营,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迅速成为众多抗疫堡垒的前哨站。

病毒的快速准确诊断,对疫情防治至关重要。华大基因研发中心总监、国内“火眼”实验室总指挥朱师达说:“‘火眼’实验室,起名之初就是取‘火眼金睛’的寓意,希望实验室能用它的‘火眼金睛’识别病源,成为坚强的抗疫堡垒,保一方百姓平安。”

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华大基因运营的“火眼”实验室从中国走向全球,已在阿联酋、文莱、塞尔维亚、沙特、澳大利亚、菲律宾、加拿大、加蓬、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落地,成为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新冠疫情的“前哨”。截至6月30日,华大累计在海外运营“火眼”实验室58个,分布在全球17个国家(地区)。目前,全球已启用“火眼”实验室最大日检测通量超过100万人份,为全球抗疫作出贡献,已成为防控抗疫的“中国名片”。

在今年全球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迈瑞医疗不仅提供先进的医疗设备,还积极搭建海外分享交流平台,让世界共享中作出贡献。

“疫情暴发后,迈瑞一直持续奋战,可以说是抗击疫情的医疗器械行业主力军。”迈瑞医疗相关负责人表示,迈瑞在全球抗疫的“大战”中,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最重要的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注泵、彩超。截至6月底,已给全球提供40多万台设备。

除提供抗疫设备,迈瑞医疗还举行数十场网络交流研讨会,让中国的一线医生分享经验给欧洲、印度、亚太等区域的医生,全球超过140个国家与地区的数万医护人员因此获得宝贵实用的专业经验,实现“中国方案,全球共享”。

加大科研攻关共同战疫

“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广大科技工作者与时间赛跑,开展科研攻关。与此同时,科技主管部门紧急出台《关于强化科技支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提供科研物资保障、组织联合科研攻关、减免物业租金等多举措,强化各类创新主体支持服务力度,汇聚优质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开展协同攻关,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支撑。

“调配2亿元防控科研攻关资金、全面开放所需科研资源、抗疫重大贡献的科研人员优先提名科技奖、财政补助免租惠企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若干措施》共五部分十六条,干货满满,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提供全方位科研保障、汇聚人才抗疫复产、为科技企业纾困、服务便利化五个方面着手。市科创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政府出台措施旨在促进全市各级科技部门、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各科技工作者,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深圳科技力量。

发挥载体支撑引领作用,推进联合攻关。深圳支持深圳湾实验室、鹏城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机构,自主组织精锐科研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开放共享,为疾病溯源、药物筛选研究、疫苗、治疗性抗体研究的科研机构免费提供算力支持。

相关链接

汇聚优势创新资源开展科研攻坚行动

■ 深圳特区报记者 闻坤

实习生 陈婉莹 李秀青

疫情暴发以来,按照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市科技创新委作为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攻关组织单位,牵头制定并组织实施《科研攻关组工作方案》,迅速建立技术攻关协调机制、疫情防控专家咨询机制和省市科研攻关联动机制,汇聚优势创新资源,实施疫情防控科研攻坚行动。

创新工作机制,紧急开展科研攻关。深圳以最灵活的方式,创新项目组织机制,在2020年市财政科技专项资金中,紧急调配2亿元,以定向委托与自由申报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防治”专项、以“悬赏制”等方式组织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防治”应急科研攻关项目,以产品和实际效用为导向主动出击确定悬赏标的。

此次疫情防控科研攻关项目,支持方式更加灵活,支持力度做到最大。比如首次设置“赛马式资助”竞争机制,允许对同一悬赏标的,有两个以上牵头单位同时攻关。设立“揭榜奖励制”,无需事前立项,只要达到悬赏标的要求,即可备案揭榜。设置“里程碑式资助”,项目初期给予部分资助,通过阶段性考核后再给予一定资助,项目验收达标后给予剩余经费支持。

加大支持力度,全面保障科研经费需求。深圳以最大的力度,调动最多的资源,全力保障科研经费需求。一是紧急启动定向委托项目,指定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疾控中心等疫情防控技术优势单位,围绕流行病学、临床诊疗标准及治疗性抗体研发等领域,开展重点技术攻关,单项资助金额最高1000万元。二是第一时间发布疫情防控自由申报项目。积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企业,围绕早期、即时检测技术、药品及疫苗研发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鼓励全市科研力量投向抗疫一线。共支持20个项目,每个项目资助最高800万元。三是实施“悬赏制”科研项目。探索试行重大技术攻关新型体制,率先印发《关于以“悬赏制”方式组织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防治”应急科研攻关项目的工作方案》,面向海内外发布两批涉及防疫设备、试剂研发、药物及疫苗研发的悬赏指南,集聚全社会科研力量共克难题,单项悬赏金额最高3000万元。

此外,深圳统筹调动全市优质创新资源,全力保障科研攻关。比如,深圳超算中心依托“曙光6000”超级计算能力,优先调度千万机时进行抵抗新冠病毒靶点探寻、药物筛选、病毒突变预测等研究,以最强算力与病毒赛跑,短短两周时间完成了通常需要两年的计算量。

全力保障重大科研设备需求。建立全市统一的科研仪器调度平台,成立仪器应急协调小组,实行项目专员负责制,为重点科研机构提供服务保障。截至目前,已征调涉及科研仪器3625台套,总值30.46亿元。特别是向南方科技大学等7家单位调集了超速离心机、荧光定量PCR仪等11台科研仪器,重点保障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展新冠病毒识别、鉴定和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