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8日-10日,由清华大学微电子所主办的A-SSCC 2010国际会议在北京五洲皇冠假日酒店举行。此次会议由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担任大会主席,由清华大学微电子所副所长王志华教授担任组委会主席,刘雷波副教授担任组委会副主席。
A-SSCC全称为Asian Solid State Circuit Conference(亚洲固态电路大会),是由IEEE SSCS(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的固态电路学会)支持的四大国际会议之一,是业界公认的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固态电路、系统芯片等)一流的国际会议,也是由亚洲国家主导的在该领域最高水平的国际会议。
A-SSCC于2005年由IEEE SSCS创办,已经举办过5次,分别于2005年新竹、2006年杭州、2007年韩国济州、2008年日本九州及2009年台北,2010年11月8日-10日在北京举办第6次大会,是该会第二次在中国大陆举办。
A-SSCC每年注册参会人数达300-400人,分别来自亚洲、欧洲和美洲等50多个国家,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A-SSCC每年的投稿论文数达到350篇左右,录取率在30%上下(其中70%以上的论文有芯片实现的结果)。大陆在前5届A-SSCC上每年发表论文保持在6-8篇左右,低于日本(20篇左右),台湾(30篇左右)和韩国(10篇左右)的水平。随着大陆集成电路设计水平的进步,大陆在A-SSCC 2010上共发表了12篇论文,已经接近或者达到日本(20篇)、台湾(12篇)和韩国(14篇)的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大陆学术界和产业界同这些国家和地区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巨大进步。
A-SSCC 2010的亮点主要围绕以下几大领域:
1、 高性能多核处理器(如英特尔公司48核IA-32架构的处理器)
2、 低功耗嵌入式处理器设计(如英特尔公司集成了Atom处理器的超低功耗SoC)
3、 通信和媒体信号芯片设计(如苏黎世理工大学的低功耗、高吞吐率的LDPC解码器)
4、 新兴医疗和微机电系统设计(如台湾交通大学的用于普通话听力辅助的低功耗SoC芯片,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低功耗眼压检测传感芯片等)
5、 存储器设计(如东芝公司提出的可用于铁电存储器设计的高可靠位线偏置技术)
6、 新兴电路设计(如瑞典皇家工学院和复旦大学共同完成的通过喷墨的方式在纸张上“打印”射频标签芯片的技术)
7、 模拟电路设计系统(如麻省理工学院完成的可重构模拟系统)
8、 数据变换器材设计(如台湾大学提出的10b 320MS/s 自校正流水线模数转换器)
9、 数字电路和系统设计(如东京大学完成的片上偏斜调整电路)
10、 射频电路设计(如A*STAR公司完成的2.45 GHz IEEE 802.15.4 WPAN收发器芯片)
11、 有线和混合信号设计(如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完成的 30Gb/s/link 2.2Tb/s/mm2的时钟数据恢复电路)等。
Committees (PDF)